如果一个人遇到刑事案件,而且确实是被冤枉了,这个案件本身就是冤假错案,那应该如何处理、如何应对呢?
对于这种情况,每个人的看法可能都不一样。
有些人认为,现在公检法的办案水平很高,不太可能平白无故冤枉一个好人。
当然,也有人觉得,现在的办案人员,尤其是人品方面不一定都很好,所以冤枉一个人也很正常,毕竟被冤枉的人又不是他们自家的亲戚,他们也不会考虑太多。
这两种观点到底谁对谁错呢?
其实不管谁对谁错,现实生活中确实而且肯定会存在这两种不同的看法。
只不过,我们需要做的是更加慎重地思考,从第三个角度来看待和应对这个问题。
具体来说,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虑:
1.事前的预防;
2.事中的应对;
3.事后的处理。
下面,我们分别细说——
首先,事前我们要尽量遵纪守法,尽量识别和避免别人设下的陷阱,防止自己被冤枉。
只有在一开始就把控好,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后续的问题。只要开头没有问题,后面的一切都只是设想,都是假想敌,大概率是不会真正发生的。
这是最有效的控制办法。
其次,如果真的遇到了冤假错案,自己明明没有做,却被办案人员抓了进去,无论怎么辩解别人都不听,这时候该怎么办?
那只能自己研究法律,把其中的问题搞清楚。要从容、冷静地应对冤假错案。
如果自身能力有限,或者即使自己能力和经济条件都允许,也建议请一位资深、专业的刑辩律师来协助处理这件事。
毕竟人多力量大,三个臭皮匠,还可以抵个诸葛亮呢。律师能从不同角度帮你更全面地分析和解决问题,或许能让事情处理得更好。

最后,关于事后的问题。
如果经过各种努力和争取,最终结果仍然不理想,比如案件已经被起诉到法院,检察院阶段没有做不起诉处理,或者案件已经经过一审,最终被判有罪、被定刑,这种情况下就很明显是冤假错案了。
毕竟自己有没有做这件事,别人可能不清楚,但自己是最清楚的。
除非是喝酒喝断片了,意识不清,或者当时正处于精神病发作状态。当然,如果是精神病发作时犯罪,即使你不清楚、不懂、不知道,也不应该被定罪量刑。
但如果是喝酒喝断片了,即便你自己不记得,只要有其他证据证明你确实做了这件事,还是会被定罪处罚的。
除了这两种特殊情况之外,如果你能明确知道自己确实没有做这件事,而办案人员却把你判了,这个案件就是板上钉钉的冤假错案。
遇到这种情况,你只能坚持到底直接硬钢,毫无畏惧地去争取自己的清白。
否则,一旦你表现出软弱或不坚定,其他人可能会误认为你确实做了这件事,进而认为判刑是合理合法的。相反,你必须让他人感受到我是被冤枉的,自己是绝对清白的,肯定会坚持到底,绝不妥协。
在这种情况下,有水平和有良知的办案人员会慎重考虑是否真的冤枉了你。他们会反复思考,因为现在是终身责任制。一旦判错案,他们不仅会良心不安,还可能被追究责任。即使十年、二十年后案件被翻案,只要他们还活着,就有可能被追责。
因此,如果你能让办案人员意识到这可能是冤假错案,他们不仅会良心煎熬,还可能面临追责,这会让他们坐立不安如坐针毡如芒在背。
最终,他们可能会在向领导汇报时,详细阐述对当事人有利的情况,或许会带来不同的结果,对被告人或当事人更有利。
总之,任何事件都不是孤立存在的,它总是与其他事情有所牵连。
毕竟万物都是相互关联的。
在某个结果出现之前,必然有多种原因逐渐串联起来,最终导致了这一结果。
既然情况如此,想要避免自己成为冤假错案的牺牲品,就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防范。事前要预防,事中要积极应对,事后要寻求救济。
只有这样,才有可能避免自己成为冤假错案的受害者。
作者:邹玉杰律师
九章刑辩创始人,安徽律师门户网创始人;
亳州律协刑委会主任,金亚太(亳州)律师事务所主任,谯城区法学会首席法律咨询专家……
目标:穷二十年蛮力,救一百条人命!
安徽律师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1007982号-1 技术支持:成都律品